
健康危机下的曙光:面对庞大数量的患者,我们该如何为健康护航?
最新数据敲响警钟: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4亿,这意味着,平均每10人中就有3人正在遭受慢性病的困扰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8.5%,已成为国民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。
在这些明确诊断的患者身后,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亚健康人群——他们体检指标“大致正常”,却时常被疲劳、失眠、免疫力下降所困扰,正处于健康的“临界点”。

国家战略转变:从治病到防病
面对日益严峻的国民健康形势,国家层面高度重视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: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4年启动了“体重管理年”行动计划,从国家层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推动全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。
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明确提出从“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”的健康理念。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转变,而是对整个国民健康观念的彻底重构。
传统观念中,我们习惯于“生病-就医-治疗”的被动模式,如同永远在等待救火而不是预防火灾。而现代健康管理理念,则倡导“评估-干预-维持”的主动健康循环,将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为什么我们需要专业健康管理?
随着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的深入实施,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,然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、分布不均的状况依然存在。
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,患者跨区域就医现象普遍,就医难、看病繁的问题亟待解决。随着居民健康需求的持续升级,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待已从“看得上病”向“看得好病”转变,寻求更高效、更精准、更舒心的健康服务保障体验。传统医疗模式侧重治疗,忽视疾病预防。实施健康管理后,个人年均就医次数可减少约40%,慢性病管理费用支出降低60%以上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